2022-01-18

 2022-01-18

印表機的歷史

有想過「印表機」到底怎麼形成的嗎?歷史上要找到 “確實的” 印表機起源其實相當困難,

現今的印表機,結合20 世紀的電腦,經過科學的淬煉後,把印刷術提升到嶄新的境界,使得個人製作書籍、文件與小量印製變成可能,成為大眾化的消費性電子產品。

而未來環保趨勢抬頭, 是對辦公自動化設備製造商的基本要求,因此在設計、製造辦公自動化設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,這是大勢所趨。同時,隨著雷射、噴墨列印技術的日益成熟,實現 “綠色環保” 是完全可能的。這就要求辦公設備在工作時,使釋放的臭氧最小,定影時釋放的苯乙烯氣體最小、甚至沒有,設計的雷射印表機不僅實現高速、高解析度、高質化,而且能使機器體積減小,實現小型化。而噴墨印表機對墨水要求,墨水品質對環境、身體無傷害,而且PH偏中性,且無揮發性的漸漸要求下,設計噴墨印表機提供高解析度、高鮮豔且列印出來相片品質保存200年的效果。

 

文書複印技術的演進
古人把文字、符號記錄在龜甲、獸骨、竹簡等上面,使知識得以保存。但是在這些材料上製作文字或符號相當困難,因此知識與訊息的傳遞十分有限。相傳先秦時期(西元前3 世紀以前)已有印章,可說是最早用於複印的工具。不過印章上刻的是姓名、官銜或機關名稱,主要用於認證,並非在傳播知識。東漢時期(西元105 年),蔡倫改良造紙技術,雖然帶來很大的便利,但知識
的傳播還是窒礙難行,因為書冊仍用手抄的方式生產,不但耗時費力,也容易發生錯誤。

石碑拓印術是用紙在石碑上墨拓,是最早可以一式多份地複印書籍、文件的方法。它的起源在歷史上沒有記載,一般認為始自東漢熹平年間(172 ∼ 178 年)比雕版印刷早。拓印出來的成品是黑底白字,不夠醒目,而且幅面大,拓碑的過程也較複雜,用來印製書籍速度慢而且不方便。


隋唐時期(600 年左右),由於雕刻與造紙技術成熟,以及儒家、佛學思想興盛帶來複製書籍的需求,因而發展出雕版印刷術,其中最著名的是868 年雕印的《金剛經》。但是,雕版印刷必須一頁一版,有了錯字就必須整版重雕,如果刻一本大書,要花費許多時間和木材,不僅費用龐大,也很占空間。

宋慶曆年間(1041 ∼ 1048 年),畢昇以膠泥為原料發明活字版。用膠泥刻字,一個字一塊膠泥,可以重複排版使用,一本書因而可以比較快速地印製數十百千本,俗稱為活字印刷術。
大約1453 ∼ 1456 年間,德國的古騰堡(Johannes Gutenberg)改良合金活字,並發明了半自動化的木製印刷機,出版了著名的《古騰堡聖經》(GutenbergBible),又名《四十二行聖經》(42-line Bible)。它結合了自動化與活字印刷技術,為印刷技術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。

1938年,美國的卡爾遜(Chester Carlson)根據物質間的摩擦生電、光電效應等原理,使用一個附有硫磺的鋅板發展出影印技術,今日已廣泛用於各辦公室及圖書館中。

簡單說 印刷術,中國四大發明之一,主要指稱北宋畢昇的活字版印刷。 印刷術是從隋唐的雕版印刷改良而來,在北宋畢昇改良下,用膠泥刻字,再依據字句排列印刷,便是活字印刷。 印刷術、、造紙術這兩個中國最重要的發明,卻影響印表機的發展歷史。

 

隨著社會對於印表的需求上升,漸漸地人類為這項技術賦予了全新生命,漸漸走出不同於以往的局面:

  • 1951 液態墨滴技術開始發展
  • 1960 第一台點陣式印表機問世
  • 1964 第一台商用小型印表機誕生
  • 1969 第一台菊輪式印表機出現(當時最普遍的印表機)
  • 1971 雷射印表機雛型發表
  • 1976 商業化噴墨印表機、壓電式噴墨技術問世
  • 1978 點矩陣印表機經改良,列印速度超越當時的菊輪式印表機
  • 1979 發展出熱泡式噴墨技術
  • 1980 開發雙向列印點矩陣印表機,列印速度是當時菊輪式印表機的兩倍
  • 1980 熱泡式噴墨技術應用於印表機
  • 1983 全球第一台 LED 印表機發表

看到這裡,你會發現其實 “列印” 一事在發展中間不斷演化,才能到今天我們得以最理想速度獲得需要的內容複製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

連結網址: http://
backtotop phone backtotop